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19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(2)

      [29] 南传四无量心的修习,前方便即是保持一颗喜悦、无恼的心情﹙最好先缘一所缘,如般念,当心收摄后,再开始此慈心观﹚。当要作观时,脸部还要带著微笑(指修慈时),然后念到愿文时,依循其次第作层次... 慈 悲 喜 捨 《大智度論》卷20(大正25.208) 慈名愛念眾生,常求穩事以饒益之。 悲名愍念眾生,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。 喜名欲令眾生,從樂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945704.html
  • 慈心观

    散播慈爱,再散播慈爱到遍满十方一切众生,普愿十方一切众生安乐,杂念起时,应转修般念(呼吸念或数息法)或佛随念,或死随念来激厉自己,心平静后再修慈心观至近行定,然后做智慧观照,观照诸名色法,修习慧学。每...这样就容易修到止定。修时也以前面的四种情况来散播慈爱,入初禅时审查五禅支(五支禅定的要素:寻、伺、喜、乐、一心),和五自在(入定、住定、出定、转向、审察),然后再入第二、第三禅等。接下来是对无关者修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849330.html
  • 法念处丙、十二处

    法念处丙、十二处  丙、十二处(ayatana)  在解释依五取蕴而修行法念处之后,佛陀继续解释依十二处而修行法念处的方法。  「再者,诸比丘,比丘依六内处与六外处而住于观法为法。  诸比丘,比丘如何依六内处与六外处而住于观法为法呢?  在此,诸比丘,比丘了知眼根,了知色尘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结,了知尚未生起的结如何生起,了知已经生起的结如何被灭除,了知已经被灭除的结如何不会再于未来生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5.html
  • 覆清泉居士谈禅观修学

    自己的心好像内缩在一个宁静的小角落守着般念,不受外境干扰,下坐后没有特别感到愉快或不愉快。   我觉得很有趣,不知道这两种情形反映的是心境的变化差异?还是专注程度的深浅不同?   答覆如下: ...2──   此为心念不缘于外境,亦不缘于色身,而于修定所缘(如出入息)任持住所得之相。与现象1比较,心念则较为专注,是为修学深定──置心一处之顺向。   关于题外:   仁者第二次来函中提到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879662.html
  • 离散与集约——两种思维方式、及禅宗作为中国文化的选择

    等等;在"说随念业处品"中,"身至念的修法",有七种把持善巧、十种作意善巧、取三十二分身之相与厌恶性,此外,还有"般念十六事"等等;在"说定品"中,"以分别其机构而修习",则有地界二十部分的作意、水界...精进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  │ │ 痴、轻、不放逸、行舍、不害  ├心所有法┼烦恼(六)──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  ┌有为┤ ├随烦恼(二十)──忿、恨、憍、覆、诳、谄、恼、  │ │ │ 害...

    青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750858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一)

    一切有情,特别要适应种种有情的不同性格,乃至恩将仇报的行为,因此其忍辱的特德,被立为六度之一。  其次,在《阿含》中,对出家众主要教授两种观门,即不净观、般念等  。而“四无量心”的修习,主要是在家众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668484.html
  • 乌巴庆内观禅修之古老根源*

    译作中有一部《坐禅三昧经》(Dhyānasamādhi-sūtra)--有关禅修的杂集, 其中 包括了观呼吸 (般念)的十六步骤,而在此十六步骤的教法中即可发现我们寻找 的证据。在观呼吸的第三步骤...完全觉知每一个气息的开头、中间、以及结尾7。 在《般念经》(Ānāpānasati-sutta)观呼吸第三步骤的指引所用的 kāya 这个字, 在其它巴利(Pāli)经文中可以有相当不同...

    乌巴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4573615.html
  • 断除淫欲的方法

      正念是常修佛随念,般念,淫念起时就代以正念,使心归于清净与安详。   正定是随时随地随着淫欲之境生起时心能不受到影响,归于安宁。   这八正道才是真正的断淫之道。   结语   世尊对梵...出家未久,隐乐住,诸根敷悦(诸根平和喜悦),颜貌清净,肤色鲜白,乐静少动,任他而活,野兽其心,堪能尽寿,修持梵行,纯一清净。」   「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言:今诸世间贪求之心。若见宿人,而作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484614.html
  • 佛法治病的真理---3

      这是依靠修习出入息(般念),培养定根,使心不系于外,消除散漫,有念乐,热诚,正知(sampajano),正念(satima)地住于出入息,修习,多修(习)者,则能达到寂静,殊妙,无染,乐住之境,而在恶不善法生时,随即消灭。就能进入四色界定的止定(Appanasamadhi),依靠定力消除对身体的执著。若是心无正念,散漫而系于外的话,佛比喻有如猎师以黏黐来捕捉猴,猿猴若是不愚痴,不轻率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184627.html
  • 佛使比丘:解脱自在园十年(二)

    1959 53 ◎屯雾区厅广播电台分段播放尊者对司法人员的演讲“佛教的原则”。  ◎《佛说四圣谛》出版。  ◎结夏期间,讲解“般念”(数息观)。  2503 1960 54 ◎于竹拉隆宫大学演讲“每...[睡眠只是身体的短暂休息]  除非生病,否则睡眠时不用蚊帐、床褥、枕头,好处多多,它会使我们思绪开阔、身心轻,醒来时能如实地知道:睡眠只是身体暂时休息,而不会去追求或沉溺于舒适的享受之中,另外,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842104.html